中國水利網站12月21日訊 12月21日8時25分,三峽工程2018年累計發電量達到1000億千瓦時,這是三峽工程自2003年首臺機組投產發電以來年發電量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2018年長江流域來水總體偏少1成,其中三峽工程以上來水量約4560億立方米,與多年均值相比基本持平。
2018年,在水利部的統一指揮下,長江委超前謀劃、周密部署,科學精準調度三峽水庫,充分發揮了三峽水庫防洪、發電、航運、供水及生態等綜合效益。汛前,科學安排三峽水庫消落,并適時開展生態調度試驗。汛期,實施攔洪錯峰調度和中小洪水調度,有效防御長江1、2號洪水,在發揮了顯著防洪減災作用的同時也充分利用了洪水資源。汛末,科學安排蓄水,10月31日蓄水至175米,為今冬明春供水、發電、航運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三峽工程初步設計多年平均年發電量為882億千瓦時,據測算,通過長江防總科學精細化調度,三峽集團公司精心操作運行,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大力支持下,預計三峽工程2018年全年發電量將超過1010億千瓦時,其中汛期洪水資源利用率92%,增發電量56億千瓦時。
2022年以后,隨著金沙江下游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大渡河雙江口水電站等大型水庫投入運行,三峽工程年發電量超1000億千瓦時將成為新常態。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責任編輯:李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