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天津輸水30億立方米
in 行業新聞 by 柯橋水務
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水源保障
□記者 劉麗敬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12月27日,引江水正式進入天津。截至8月24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平穩運行1300余天,累計向天津安全輸水達30億立方米,全市14個行政區、910萬市民從中受益,為天津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源保障。通水三年多來,引江供水量不斷加大,從2015年占城鎮供水的28%提升至2017年的57%,這意味著引江水已成為天津城鎮供水主水源。
有效緩解了天津水資源短缺問題
天津是資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屬重度缺水地區。引江通水前,城市生產生活主要靠引灤調水解決,農業和生態環境用水要靠天吃飯,地表水利用率接近70%,遠遠超出水資源承載能力,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引江通水以來,全市總用水量和城鎮用水量均呈穩步增長,全市用水總量由2014年約26億立方米增加至2017年約29億立方米,城鎮用水量由14億立方米左右增加至17億立方米左右,外調水供水量由約10億立方米增至約13億立方米。引江供水區域覆蓋中心城區、環城四區、濱海新區、寶坻、靜海城區及武清部分地區等14個行政區,除北部的薊州區、寧河區,基本上實現全市范圍全覆蓋,910萬市民從中受益,水資源保障能力實現了戰略性突破。
切實提高了城市供水保證率
引江通水前,天津作為一個特大城市,城市生產生活主要依靠引灤單一水源,有很大的風險。引江通水后,天津在引灤工程的基礎上,又擁有了一個充足、穩定的外調水源,中心城區、濱海新區等經濟發展核心區實現了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城市供水“依賴性、單一性、脆弱性”的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城市供水安全得到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成功構架了城鄉供水新格局
引江通水前,天津供水格局為城市以引灤為主,地下水作補充,輔以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引黃濟津作應急;農村農業生產以當地地表水、入境水為主,地下水做補充,農村生活以地下水為主。引江通水后,構架出了一橫一縱、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的新的供水格局,形成了引江、引灤相互連接、聯合調度、互為補充、優化配置、統籌運用的城市供水體系。
明顯改善了城鎮供水水質
引江通水前,天津城鎮主要供水水源為引灤水,引灤原水長期為地表水Ⅲ類標準。引江通水以來,水質常規監測24項指標一直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準及以上,氯化物、硫酸鹽等指標大幅低于引灤水源,水質波動平穩,耗氧量維持在2.0mg/L左右,葉綠素、藻類計數、總磷指標也大幅低于引灤水,水質明顯優于引灤水。由于引江水耗氧量、葉綠素等影響產水工藝的指標上優于引灤水,自來水廠藥耗成本及出廠水的濁度大大降低,管網水濁度指標也明顯下降,市民飲用水口感、觀感得到全新提升。
有力改善了城市水生態環境
由于水資源短缺,生態用水長期得不到補給,引江通水前,天津河道大多斷流、河湖水域面積萎縮,河道水質難以保證。雖然近年來實施了多輪治理,水環境質量有所好轉,但由于環境用水長期得不到補充,水環境無法得到根本的轉變。引江通水為生態補水創造了條件,2016年,天津首次通過子牙河退水閘利用引江水向海河補充生態水量,截至目前,累計利用引江水向中心城區及環城四區生態調水5.96億立方米。同時,由于引江水有效補給了城市生產生活用水,替換出一部分引灤外調水,有效補充農業和生態環境用水,同時水系循環范圍不斷擴大,水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三年多來,天津河道水質明顯好轉。2018年上半年,天津“水十條”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已上升至50%,比2014年上升25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至25%,比2014年下降40個百分點,超過國家考核目標。
有效促進了地下水壓采進程
天津是重度資源型缺水城市,地下水曾是最為可靠的供水水源之一,歷史上開采量最高曾達到10億立方米。近年來,隨著地下水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地下水超采勢頭得到有效控制,開采量持續下降,但由于多年超采,地下水仍處于超采狀態。按照《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受水區地下水壓采總體方案》,2014年8月,市政府批復了《天津市地下水壓采方案》;市政府辦公廳也印發通知,重新劃定地下水禁采區和限采區區域范圍,要求引江通水后更加嚴格管理地下水。引江通水以來,天津加快了濱海新區、環城四區地下水水源轉換工作。加快了地下水壓采進程,2015~2017年累計壓采地下水6400萬立方米,到2016年,天津深層地下水開采量已降至1.76億立方米,提前完成了《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受水區地下水壓采總體方案》中明確的“天津2020年深層地下水開采量控制在2.11億立方米”的目標。同時,地下水壓采一定程度上對減緩地下水位起到了積極作用,天津共設有地下水監測井414眼,截至2017年,38%的監測井水位埋深有所上升,54%的監測井水位埋深基本保持穩定,全市整體地下水位埋深呈穩定上升或趨勢,局部地區水位下降趨勢趨緩。
進一步完善了城市供水工程體系
為配合南水北調工程輸配水要求,按照《天津市南水北調中線市內配套工程總體規劃》,天津新建了一批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中心城區供水工程,濱海新區供水一期、二期工程,曹莊泵站工程,西河原水樞紐泵站工程,西河原水樞紐泵站至宜興埠泵站原水管線聯通工程,爾王莊水庫至津濱水廠供水工程,引江向爾王莊水庫供水聯通工程,北塘水庫完善工程以及北塘水庫維修加固工程等10項輸配水工程已建成生效,工程質量全部達到設計要求,單元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安全生產始終穩定受控。這些工程的投入使用,使中心城區、濱海新區、寶坻、靜海城區及武清部分地區等區域實現了引江、引灤雙水源覆蓋,進一步完善壯大了天津城市供水工程體系,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發揮了巨大作用。
目前,天津正在加快實施王慶坨水庫工程、寧漢供水工程和武清供水工程,力爭盡快建成投入使用,以便提高城市供水保證率,進一步擴大引江引灤供水覆蓋范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作者: 劉麗敬
責任編輯:李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