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位!2022年山東海水淡化日產能將超100萬噸
in 行業新聞 by admin
全國首位!2022年山東海水淡化日產能將超100萬噸 發布日期:2020-08-31 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近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近日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計劃到2022年,全省海水淡化產能超過100萬噸/日,按照“一區、兩園、多點、群星”的空間布局發展。
青島百發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能量回收系統。
山東是北方嚴重缺水區
不足全國平均水平1/6
山東作為北方嚴重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率僅為315噸,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6。“水資源短缺是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山東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說。
張建東介紹,山東作為海洋大省,破解水資源這一最大的剛性約束,海水淡化具有顯著的優勢。通過海水淡化增加淡水供給,具有“多快好省”的特點。“多:要多少有多少;快:當年可以達產;好:海水淡化水質好,綜合效益好;省:據測算,投資100億元,占地1000畝,可每年提供淡水凈水5億立方,投入產出比高,極為集約節約。”
《意見》指出,到2022年,全省海水淡化產能超過100萬噸/日。《意見》確定了“一區、兩園、多點、群星”的總體布局,即全省整體創建全國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范區;建設青島百發、煙臺海陽兩個具有輻射供水功能和全產業鏈的綜合性產業園;在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濱州6市沿海工業園區配套建設14個海水淡化基地,在濰坊建設2個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基地,實現水鹽聯產;根據需求在全省32處有居民海島建設海水淡化站,500余艘遠洋船舶配備海水淡化裝置。
下一步,山東將實施沿海工業園區“增水”行動、有居民海島“供水”行動、沿海缺水城市“補水”行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行動、科技支撐行動等五大行動。
海水淡化產能居全國首位
其中60%在青島
海水淡化在世界上已有100多年歷史。我國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已初具規模,海水淡化工程140個,產能達120萬噸/日。
山東省海洋局副局長王仁堂介紹,目前,山東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28個,產能達37.6萬噸/日,占全國近1/3,居全國首位。大力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將加速山東省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培育新的增長點。
山東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5市,在海島建設的16處海水淡化工程,產能5165噸/日,主要用于生活用水,11處海水淡化工程用于工業園區用水,產能27.1萬噸/日,1處海水淡化工程用于市政供水,產能10萬噸/日。從地域來看,主要集中在青島,產能22.37萬噸/日,占全省的60%;從類別來看,工業園區產能占全省的72%。
他介紹,山東規模最大的兩個海水淡化工程是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工程和青島董家口海水淡化工程,產能均達到10萬噸/日。青島百發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于2014年取得衛生許可證,是全國首家獲得衛生許可證的海水淡化企業。董家口海水淡化工程是中國首個自主研發、設計、建設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反滲透膜材料研發于產業化及應用示范項目”。
海水淡化成本與國際持平
已降至4.25元/噸
海水淡化成本如何,工業園區和沿海居民能否接受?對此,王仁堂介紹,目前,海水淡化成本構成已逐步優化到能源消耗、運行維護、折舊利息,分別占比4:4:2。
從國際看,淡化成本已降至1美元/噸以下,最低達0.53美元/噸(如以色列阿什克倫33萬噸/日反滲透工程);隨著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涌現,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
從國內看,與國際水平基本持平,造水成本約4-8元。從山東來看,青島董家口10萬噸/日反滲透工程投資約6億元,噸水總成本約4.25元。
技術應用方面,以青島、煙臺、威海為主體的海水淡化產業集群已初見雛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阿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