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賈魯河花園路段 □子需 入冬以后,鄭州市賈魯河花園路至文化路段又熱鬧起來了。三五成群的白鷺選擇在賈魯河上越冬,有的低頭覓食,有的引頸高鳴。一旁十幾只野鴨在水邊棲息,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追逐嬉鬧,很是悠閑自在。兩岸綠植點綴,映襯著波光粼粼的河面,呈現出一派詩的意境、畫的色彩。棧道上游人往來,拍攝河岸的景致,聆聽水鳥的叫聲,感受遠離大都市的寧靜。 賈魯河屬淮河支流,發源于新密市山區圣水峪一帶,由鄭州市西南部蜿蜒而下,是鄭州市最長的一條內河,環繞大半個鄭州市區,被稱為鄭州的“母親河”。賈魯河歷經千年,幾經興衰,源遠流長,歷史厚重。 鄭州市水務局局長張勝利介紹:“鴻溝就是現在賈魯河的前身。秦朝末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逐鹿中原,后楚與漢約定以鴻溝為界,劃分天下。”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55歲的賈魯受命于危難之際,出任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征發河南、山東17萬民工與士兵開始浩大的治河工程。他采取疏浚和堵塞并舉的方法最終堵住了黃河決口,平息了多年的水患。賈魯在修治汴河過程中,從今鄭州新密開鑿了一條新的引水河道,經鄭州、中牟向南到開封,而后通過古運河入淮河,這就是今天賈魯河的流向。 張勝利說:“為了紀念這位著名的治水專家,人們將這條運河稱為‘賈魯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賈魯河上游及其支流賈峪河、索須河、七里河等河道上陸續建設了尖崗、常莊、丁店、楚樓、河王、后胡等眾多中小型水庫,成為市民生活和工業用水的重要水源。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賈魯河河道萎縮、功能衰退、生態惡化、文化缺失日益凸現。河道兩側的違章建筑、生活垃圾,致使河道變窄,阻水嚴重,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水質污染,成為“劣跡斑斑、頹廢不堪”的臭水溝。 “當時,河岸雜草叢生、垃圾成堆,臭味難聞,人根本進不去,也不想進去!”一位劉姓的當地群眾感慨。 賈魯河生態惡化,已經嚴重制約了鄭州市經濟的健康發展。隨著鄭州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新的發展定位,迫切需要更加有力的水生態支撐和保障,賈魯河綜合治理提上日程,并被確定為鄭州市生態水系建設頭號工程。2016年,鄭州市委、市政府決定按照“安全河、生態河、景觀河、文脈河和幸福河”的“五河”建設目標對賈魯河進行綜合治理,打造百里青山綠水長廊。 鄭州市水務局副局長劉德坡打開治理圖介紹,鄭州市賈魯河綜合治理范圍為尖崗水庫至中牟縣大王莊彎道,統籌治理總長96公里,其中,綜合治理長82.9公里,河道疏挖長度13.1公里。河道內土方開挖3710萬立方米,土方填筑590萬立方米,河岸護砌67萬平方米,新建橋梁12座,新建攔蓄水壩15座,新建排水涵閘16座,新建兩岸堤頂道路115公里,新建游路104公里,恢復湖泊3處,兩岸生態綠化、亮化等。 鄭州市委、市政府召集市水務局、設計院等相關部門,經過深入研究提出了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規劃建設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做到“安全為要”“生態為基”“景觀為軸”“文脈為魂”“幸福為本”。 張勝利解釋,安全為要,全力構建城市發展安全屏障。堅持防洪安全、水質安全、運行安全,為鄭州城市發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綜合治理后,賈魯河市區段防洪標準將提高到100年一遇,其他河段防洪標準將提高到50年一遇,水質保持在Ⅳ類以上。生態為基,全力營造魚躍鶯飛自然群落。以維持河道自然形態、建設生態駁岸、涵養生態群落、落實海綿城市理念為重點,構建從外到內“林堤灘水”連續的自然生態格局。景觀為軸,全力繪制靈動旖旎的多彩畫卷。 該項目的整體景觀布局為“一帶、六山、六湖、六島、九嶺、十二園”。工程實施后,整個賈魯河湖光山色、河島相間、嶺水相依、公園點綴,將形成靈動旖旎的景觀效果。文脈為魂,全力塑造賈魯河圖騰文化品牌。通過挖掘賈魯河千年古河燦爛的興水文化,以文化脈絡為魂,以濱河景觀作為歷史文化展示的載體,將賈魯河打造成展示鄭州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平臺。幸福為本,全力打造魅力怡人的濱水綠帶。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結合功能需求,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個集休閑健身、節慶旅游、運動賽事、綠色出行和智慧生活為一體的濱水景觀帶。 賈魯河生態綠化工程總設計師胡麗香介紹,通過對賈魯河歷史文化脈絡梳理,此次賈魯河治理生態綠化工程全段創意共有“源、界、匯、興、澤、盛”6個主題分區。 “源”即南四環至南水北調干渠段,沿線有商代遺址,又位于上游,是河流和文化的源頭。景觀設計以“源”為主題,展現千年古河的韻味,圖騰由商朝青銅器獸眼紋提煉而來,顏色為綠色,體現自然生態的特征。 “界”即科學大道至中州大道段,歷史上曾為鴻溝文化遺址,兩側以居住用地為主,景觀設計以“界”為主題,體現幸福之河,圖騰由中國象棋的棋盤紋路演化而來,顏色采用木頭棋子的顏色。 “匯”即中州大道至新107國道段,距離黃河最近,歷史上賈魯河與黃河的命運息息相關,景觀設計以體現黃淮文化為主,展現大河史詩的魅力,圖騰由河流交匯的漩渦紋提煉而來,顏色采用河水藍。 “興”即新107國道至象湖段,位于龍子湖高校園區,以展示莘莘學子的朝氣、活力為特色,圖騰由龍子湖及城市肌理抽象而來,形成城市DNA,顏色采用代表熱情和活力的橘黃色。 “澤”即圃田澤段,歷史上的圃田澤是中國著名的湖澤。明清時期,“圃田春草”是著名的鄭州八景之一,因此這個區以體現桑田魚樂的意境為主,圖騰由田字紋演化而來,顏色為草綠色。 “盛”即鄭汴中央公園段,這里將營造大水之觀的宏偉景象。從古代反映社會繁榮的《清明上河圖》中提煉檐、窗、梁、柱、墻等描畫紋形成特色圖騰,描繪鄭汴一體化的繁榮景象,顏色為湖藍色。 站在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展板前,建設管理局局長黃劉建介紹,目前賈魯河濱水景觀帶已初具規模。臨水步道、堤頂道路已基本完成。河道開始蓄水,賈魯河水域面積增加。恢復建設的湖泊濕地,已經全部形成水面。 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進展順利除了領導重視、督導推進、優化設計外,兩大亮點值得關注。一是創新模式。賈魯河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程積極探索新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在鄭州水利建設中首次吸納社會資本投入公益項目,打破傳統的建管分開模式,實現投資、建設、運營一體,用運營思想和成本意識進行項目建設,提高工程建設效率和工程質量。河道疏挖與生態綠化工程采用PPP模式投資建設,為鄭州今后社會資本進入生態公益項目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模式。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PPP項目被財政部列為示范項目。二是加強立法。為確保賈魯河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提高管理水平,積極推進賈魯河管理立法工作。《賈魯河保護管理辦法》通過2018年諸多工作,將在2019年頒布實施。 張勝利表示,下一步,要在鄭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負責擔當、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快速推進賈魯河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打造百里青山綠水長廊,繪就美麗鄭州多彩畫卷,為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水利報 作者: 子需責任編輯:陳帥